詳情
新能源汽車走過了扶持培育的初級的發展階段,即將迎來以技術突破為特征的更加蓬勃發展的新階段。
11月7日,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,本次論壇以開放 合作 共贏——新形勢下國際品牌汽車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,共同探討國際品牌汽車在更加開放、穩健的中國市場以及新能源背景下轉型中的發展前景、機遇和策略。
論壇上上,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、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表示,從4個方面解讀了中國新發展階段給中國汽車帶來的機遇。
1、中國具備更加開放,更高質量的市場環境,投資環境、政策環境、管理環境、服務環境變得越來越好。持續基礎設施、配套設施建設環境也越來越好。中國于2018年取消了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,到2022年之后將實現全面對外開放。外資企業在中國戰略擁有更多的選擇。
2、中國巨大的內需將被持續激活,中國擁有14億人口,中等收入人口超過4億。中國來百姓的收入水平會持續提高,全民消費升級的需求將持續釋放巨大的市場潛力。
3、技術創新驅動新型產業發展。新能源汽車、智能網聯汽車將會是最好的載體。中國不會關起門來搞創新,而是要繼續加大科技開放的門檻,中國新能源汽車有基礎設施、通信技術方面的優勢,但也有核心方面的短板,因此開放合作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特征,中外車企都會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。新能源汽車走過了扶持培育的初級的發展階段,即將迎來以技術突破為特征的更加蓬勃發展的新階段。
4、正確理解雙循環和雙向機遇。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,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,強調的是國內國際的雙循環,不是國內的單循環,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力度的下降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